可测试性设计(Design for Testability, DFT):全扫描
定义
Ad-hoc方法
扫描设计
设计规则
扫描寄存器
扫描触发器
扫描测试序列
间接成本
扫描设计系统
总结
定义
可测试性设计(DFT)是指使测试生成和测试应用具有成本效益的那些设计技术。
数字电路的DFT方法:
Ad-hoc方法
结构化方法:
扫描 ( Scan)
局部扫描 (Partial Scan)
内置自测(Built-in self-test ,BIST)
边界扫描 (Boundary Scan)
混合信号电路的DFT方法:
模拟测试总线
Ad-hoc DFT方法
通过项目经验学习的良好设计实践将用作指导原则:
避免异步(无时钟)反馈。
使触发器可初始化。
避免冗余门。
避免使用大扇入 ( Fanin) 逻辑门。
为难以控制的信号提供测试控制。
避免使用门控时钟。
考虑ATE的需求(三态门等)
由资深人员或设计审核工具( 软件) 进行设计审查。
Ad-hoc DFT方法的缺点:
资深人员和工具并非总在身边。
测试生成通常是手动的,不能保证较高的缺陷覆盖率。
可能需要进行迭代设计。
扫描设计
电路是根据预先指定的设计规则进行设计的。
将测试结构(硬件)添加到经过验证的设计中:
添加测试控制(test control ,TC)为主要输入。
在测试模式下,用扫描触发器(scan flip-flops,SFF)替换触发器并连接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移位寄存器。
使每个扫描移位寄存器的输入/输出可通过芯片的输入/输出进行控制/观察。
使用组合式ATPG来获得组合逻辑中所有可测试缺陷的测试。
添加移位寄存器测试并将ATPG测试转换为扫描序列以用于制造测试。
扫描设计规则
所有状态变量仅使用时钟控制的D型触发器。
至少必须有一个输入引脚可用于测试; 可以使用更多的引脚(如果有)。
所有时钟必须由输入端控制。
时钟不能馈入触发器的数据输入。
纠正违反规则的设计
所有时钟必须由输入端控制。
图 1 纠正违反规则的设计
扫描触发器(SFF)
图 2 扫描触发器
电平敏感的扫描设计 – 触发器(LSSD-SFF)
图 3 电平敏感的扫描设计
添加扫描结构
图 4 添加扫描结构
组合测试向量
图 5 组合测试向量
组合测试向量 2
图 6 组合测试向量 2
测试扫描寄存器
在应用扫描测试序列之前,必须先对扫描寄存器进行测试。
移位顺序00110011。 。 。 在扫描模式(TC = 0)中,长度为nsff + 4的信号在所有触发器中产生00、01、11和10跳变,并在扫描输出处观察结果。
总扫描测试长度:(ncomb + 2)nsff + ncomb + 4个时钟周期。
示例:2,000个扫描触发器,500个组合向量,总扫描测试长度约为106个时钟。
多个扫描寄存器可以缩短测试时间。
多个扫描寄存器
扫描触发器可以分布在任意数量的移位寄存器中,每个移位寄存器具有单独的扫描输入和扫描输出引脚。
测试序列的长度由最长的扫描移位寄存器决定。
只需一个测试控制( Test Control, TC)引脚即可。
图 7 多个扫描寄存器
扫描间接成本
IO引脚:需要起码一个引脚。
芯片面积间接成本:
逻辑门间接成本= [4 nsff /(ng + 10nff)] x 100%,其中ng =组合逻辑门; nff =触发器;
示例:ng = 100k门,nff = 2k触发器,间接成本= 6.7%。
更准确的估计必须考虑扫描布线和布局区域。
性能间接成本:
在组合路径中增加了复用器延迟; 大约是两个逻辑门延迟。
由于额外的扇出,导致触发器输出负载增加; 大约 5-6%。
分层扫描
扫描触发器在链接子网之前先在子网内建立链接。
优点:
自动扫描插入网表
保留电路层次结构 – 有助于调试和设计更改
缺点:芯片布局不理想。
图8 分层扫描
优化扫描布局布线
图 9 优化扫描布局布线
扫描区域间接成本
活跃区域的线性尺寸:
X =(C + S)/ r
X’=(C + S + aS)/ r
Y’= Y + ry = Y + Y(1-b)/ T
面积间接成本:
= (X’Y’-XY )/XY x 100%
= [(1 + as)(1+ (1-b)/Ť)– 1] x 100%
=(as + (1-b)/Ť)x 100%
其中:
y =布线通道尺寸,连线宽度+间距
C =总组合单元元宽度
S =总非扫描触发器单元宽度
s =局部触发器单元的面积 = S /(C + S)
a = 扫描触发器单元宽度局部增加
r =单元格行数或布线通道数
b =活跃区的布线通道数
T =布线通道中的单元高度 通道尺寸y表述
扫描布局布线
2000门CMOS芯片
有触发器单元的局部面积,s = 0.478
扫描触发器(SFF)单元宽度增加,a = 0.25
布线区域分数,b = 0.471
布线区域单元格高度,T = 10
计算出的间接费用= 17.24%
实际测量数据:
图 10 扫描布局布线实际测量数据
ATPG示例:S5378 原版的
图11 ATPG示例
自动扫描设计
图12自动扫描设计
时序和功耗
扫描路径上小的延迟和时钟偏斜可能会导致竞争状况。
扫描路径上较大的延迟需要较慢的扫描时钟。
动态多路复用器:非TC和TC信号之间的偏移会导致D和SD输入的瞬时短路。
扫描期间组合电路中的随机信号活动会导致额外的的功耗。
小结:
扫描是最流行的DFT技术:
基于规则的设计
自动DFT硬件插入
联合ATPG
优点:
设计自动化
缺陷覆盖率高; 有助于诊断
分层次 – 可扫描测试的模块可轻松组合到大型可扫描测试的系统中
中等面积(〜10%)和速度(〜5%)的额外成本
缺点:
测试数据量大,测试时间长
基本上是慢速(直流)测试
谢谢老师
扫描触发器分为主锁存,从锁存,工作原理是啥